👨師生關係的班級經營互動
今天的【教育社會學】課程,從介紹美國結構功能大師 T. Parsons 其 【A. G. I. L.】理論出發,來探究班級社會體系,其中焦點鎖定在過程中,【人格社會化】、【角色人格化】的現象,我特別去說明在班級裡師生互動,必然會受限於社會脈絡的影響,另外也不可忽略人格潛質層面的影響,其中老師扮演著重要角色功能,有怎樣的班級導師,就會有怎樣的班級氣氛風氣,這在在都會影響該班學生人格養成,甚至學業表現。
課程一開始,我請同學生去回想自己在求學階段,哪個班級活動是讓自己印象深刻,我主要目的在於經由課程教授後,對於未來即將成為老師自己,倘若自己當任班級導師,如何去深知如何去創造好的班級器活動與營造友善的班級氣氛。
課程後面我援引【自由寫手】與【熱血教師】影片兩位教師班級課堂經營的片段,試圖讓學生能夠有所感受,並且進一步去了解箇中的【師生互動】、【班級經營】的重要性,以及相關的訣竅。
自由寫手的故事第一次實行在我的高中時期,當時我是高中生,而我的老師看完這部影片以及書之後,將我們當作實驗對象,也讓我們仿效,我從寫作的過程中對我個自己產生很多的梳理,寫作是自我陪伴的過程。後來當我自己成為老師後,我也如法炮製於我的學生。有一群資質中上的學生,他們在這樣的過程中,對於閱讀的思辨能力增加,我們最享受的就是每週的讀書會。另一群是等待補救的學生,我為了增強他們的寫作能力,減少對寫作的抗拒,規定一週至少寫三則,一次300字以上,透過這樣的過程,對我與學生的關係以及學生對自己的整理和寫作的接受度都有很好的效果,學生開始寫出他們的故事或有興趣的事,他們也會互相交換分享,形成初步的文學鑑賞,學生也開始追著我要我的評語,更重要的是,他們有太多故事等著寫出來。自由寫手的概念在我的教學生涯中,確實屢屢帶來驚奇的轉變,學生其實是喜寫的,因為創造與表達自我本是自我實現的天性。
看完這兩部影片令人非常感動,雖然三個月開始讀書就能變成全區第一名讓人有點疑惑,但還是對這兩位老師的精神充滿了尊敬。很敬佩他們面對這麼多困難、這麼不配合的孩子,也願意付出心力,就希望改變大家的人生。
今天所看到的影片內容皆更加著重在班級經營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老師在面對比較需要關愛的班級時,真的是需要花費很多心思去想如何讓班級變得更好。老師和學生的身分在本就不那麼願意受到拘束的班級中,莫名的就會形成一種對立的關係,老師要如何建立起彼此信任的橋樑,讓學生能夠信任自己並敞開心房對話,是十分不容易的。
我在今天的影片看到與課程的連結是,用孩子們的語言和他們說話,讓學生對你有信任感,漸漸對這個班級有歸屬感,很喜歡第一部影片老師講的第一個規則,「我們是家人」,讓學生慢慢喜歡這個班級,如同老師上課說的人格社會化,讓形形色色的人都成為這個班級中的一份子;另一個是老師的視野會影響學生看到的世界,很多學生會認為這一輩子「就這樣了」,跟自己的長輩一樣的人生,老師提供他們打破階級複製的機會,看到不一樣的社會、未來,跨出改變的一大步。
這2部影片我覺得他想傳達的想法是不要對學生抱有偏見,其實有時候並不是學生的本性不好,而是生長環境的原因,使得他們為了保護自己而將自己偽裝成刺蝟,不打開心扉,而第一個影片中的老師並沒有因此而排斥他們,而是相信他們本性屆是善良的,一點一點的打開他們的心扉,即便有失望的時刻,但還是選擇相信,最後他的學生也沒有辜負他的期待,考出了好的成績。
班級的環境對於一個學生的影響很大,所以班導師在班級規劃上要對於細節很仔細,有時候小小的一個舉動就會讓整個班級的氣氛變得不一樣。
今天看了兩部電影,兩部都是關於代班老師的心路歷程,而我人生中也遇過兩位我非常喜歡且敬重的班導,一個是國中班導另一個是高二高三的班導,他們花費在帶領一個班級的用心真的讓我們的班級變得更好更團結,希望有朝一日如果我變成班導,也能成為像他們的老師。
班級氣氛對於學生的學習影響很大,如果能夠更加了解學生,以及同儕間的關係,能幫助教師的班級經營,從今天的影片可以看出,和樂融洽的班級氛圍可以凝聚學生,教師跟學生如果能夠培養好關係,除了班級秩序良好以外,也更好推動課程教學。
今天的影片都很還蠻感動的,兩位老師的班級經營都很成功。第一位老師把大家都不看好的班級,帶領讓班上的學生成為全年級第一名,那一瞬間超感動。第二個是看得蠻沈重,但看到一半而已,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回去看完這部電影。
看到影片裡的這兩位老師,我想到我國小時曾經遇過的一位老師
她很喜歡帶學生參加一些活動,或者自己辦一些班級活動,我比較印象深刻的是當時我們班的教室在五樓,老師在班上舉辦了一個「護蛋大作戰」給班上一人發一顆水煮蛋,同學可以自己決定用什麼方式包裝來保護這顆蛋,包裝好然後把它從五樓丟下去,再下樓去撿回來看看誰的沒有裂掉或者破的。
我覺得她是我看過非常具有教學熱忱的老師,上她的課都會讓我覺得和其他課程很不同,對我來說也非常有吸引力。
老實說第一個老師的做法讓我想到連坐和情緒勒索,像這樣半路加入、靠著「一家人」理想、僅僅幾個月,就把放牛班的成績衝到第一的情節,我覺得太過誇張而煽情,也讓其他班級努力了幾年的學生形同陪襯。但給予關懷、讓學生感覺到肯定與認同的部分還是很有意義的。
第二個影片比較有說服力,也更有深度。比如提起家庭、街頭暴力、毒品,以及因黑幫暴力而死的親朋好友等等,讓學生反思、改變,給予他們另一條不同的路,日記也是一個使人思考、回憶或夢想的良好方式,非常值得參考。
學生對於老師帶領班級的方式,確實可以感化學生的學習動機,這就跟比馬龍效應很像,後段班的老師因為覺得學生已經沒辦法了,就乾脆不管,不想帶動,而前段的班級基本上不太需要管理,就能乖乖遵守秩序。當然我不覺得一定是絕對,還是有些人無須班級經營與人際的互動關係,還是可以繼續自己埋頭苦幹的念書,活在自己的小世界內,還是能活得很好。
今天的影片都帶到了班級經營的重要性,一個班級如何,取決於這個班級的老師如何,老師帶領著班級的前進或後退,可以說是核心的存在。今天一開始的問題也讓我去思考了以前的班級活動,發現留下印象的都是那些美好的回憶,好的班級活動真的是一個讓班級團結,凝聚向心力的一個好方法。
班級系統的經驗,影響每一個學生。按照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個體只會學到對個體有利的行為。沒有記憶可能就是一種問題。
如何調整、創造這些經驗,是每一個老師的責任,否則應該視為怠惰。因為你缺失在了學生的記憶中。
今天的課程和班級相關,班級中群體的存在可以間接或直接影響整個班級的氣氛和運作,而教師作為需要掌控課堂的存在,如何把握好班級狀況以及運用何種方式應對不同情形的班級便成為很重要的一項技能,不論是講課的方式,課後和學生相處的模式,皆會造成不同影響。
熱血教師的影片我看到對於教育的熱情,而街頭日記讓我了解運用策略的重要,當老師能在班級中善用教學策略和班級經營,並且願意貼近和了解學生的想法,就是一個好老師!
由於這學期也有修其他班級經營的課程,對於老師如何引導班級的方式有學到其他老師的實際應用,的確在初次課堂就要建立規則,以及從旁鞭策教導學生有些感觸。
今天上課看的兩部影片都讓我覺得很感動,面對這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影片中的老師沒有選擇放棄他們,而是循循善誘,盡全力的幫助他們,帶領他們走向希望,而他們針對學生的特性所用的班級經營的方法也讓我覺得很佩服,也許我們現在應該要好好的增強自己的能力,才能和影片中的兩位老師一樣,能針對學生擬定一套有用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更願意學習。
我看到了老師播的第一部影片,裡面提到的是一位老師用盡全力去帶全校最不受控制的班級。雖然老師曾一度受不了、想要放棄,但最後還是努力的幫助了每一位學生,讓他們發揮自己的長處。裡面可以看到其實很多優秀的學生並不是沒有能力,而是被環境、家庭所影響自己的發展,所以只要有個機會,其實他們也可以有所發展的。
今天教的是班級體系的分析,在高一的時候遇到很會帶班的老師,整個班級氣氛就很好。所以我覺得一個老師的帶班方是會影響一個班級。
第一個影片放棄了教導資優班的機會跑去教導放牛班 我覺得這個舉動要很有勇氣 他也找了很多方法把放牛班救起來 我覺得他很厲害 我應該被打槍個兩三次就會想放棄了 但他經歷了好多次才失控 而且最後受到他人的開導而繼續回去教他們 好險最終的成果很好!希望我也能一直秉持著自我的願望而努力向前!
班級社會體系中最重要的是角色關係。我想做為老師這個角色,除了知識的傳遞,更重要的是學生人格的社會化,身為老師的職責,在於用自己的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影響學生不應只限於課堂,而是能在生命中得到涵養,我的高中老師,張世宗老師曾這麼勉厲我:「努力成為自己在未來也想遇見的人。」受到老師的影響,我也下定決心要當一個老師,現在想起老師的一言一行,至今能深受感動。
熱血教師的部分之前在網路上有看過,我覺得劇中的老師非常厲害,能夠把這些在別人眼中不受教的學生凝聚起來,讓他們能夠學著尊重他人並且開始認真努力學生,當然這過程中的辛苦和心酸只有老師自己知道,但看到學生們非常努力並且真的達到目的的時候,是非常感人的!
第二部影片的部分可以看出一開始班上的學生對彼此都是具有敵意和不認同的,包含對老師也是有不小的敵意,不過後來透過老師的小活動,學生們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而且也都有些共同點,後來也學著放下心房並且願意寫下自己的故事。
我覺得透過兩部影片,我們可以看到一位教師如何帶領他的班級、如何處理他的班級以及以什麼態度面對他的班級,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經過長時間教育現場的我們,以學生的身分,看過了許多不同的老師,有些老師很用心地去帶領、教育、培養這個班級,有些老師則只在意成績,而這也反映在班級的氣氛與學生的發展上,而這也足以可見身為教師這個如此重要的角色,他所需要履行的責任不僅止於學術上的教導,更包括了人家價值觀、班級氣氛、人際相處等極重要的觀念,而這些元素也將深深影響學生的一生。我們也只能希望自己持許努力,以待未來可以成為一位好老師。
能夠在國中的年紀,遇上我最尊敬的老師,大概是我這輩子最值得慶幸的事。
他就跟影片上的老師一樣,會要我們寫日記給他,他也會回話;他還會把文言文編成歌,自己自彈自唱,他的國文課從來不無聊。
好的老師可以帶來希望,不好的老師也是。
我高中時的老師就一點師德都沒有,也同樣影響了我的人生軌跡。
老師的適當角色,會是學生好的典範,也同樣可以是不好的。
街頭日記我是看過,主要是描述一名老師致力於整合一個擁有多種族學生的班級,電影中看見了老師滿滿的用心誠意,以及一個個感受到老師用心的學生,面對自己的問題,與班上其他人放下仇恨成為朋友的過程與結果。一個用心的老師,會試著找出方法,帶回一個個在黑暗中的孩子。
這兩部電影都有看過,每一個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背景,每個學生都有各自自己的故事,我認為這個世界很喜歡歸類,就像是我們很喜歡做心理測驗,看自己是被分配到什麼結果,而那兩部電影就像是這種感覺,粗略把學習程度低的學生分配到一起,卻也殊不知把所有迷失方向的人集結在一起。
兩位老師都在盡他們所能,不失老師的尊嚴跟權力,但也不縮短與學生親近的距離,取得學生的信任後,逐漸形成一個班級。
我認為之後當老師也想試著帶看看班級,一定能有所收穫,也一定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我也想成為多年後能讓學生記得並感謝的那種老師。
因為之前就已經看過街頭日記所以比較熟悉,其實在看的當下超怕老師被揍的,不過我真的覺得這個老師最厲害的地方是他必須要了解學生他們的背景,然後要怎麼讓他們團結,要怎麼幫助他們,這些都會受到文化的影響,即使在同一國家,也有不同的種族文化、生活文化、家庭文化、街頭文化,這位老師利用他們文化的共通點來吸引他們將注意力轉回學習。
對兩部影片略有感觸卻也有覺得和自己自身經驗不符之處,低學習成就學生往往因自信心不足而下意識抗拒學習甚至走向歧途。他們確實並非故意走向歧途,多半是結識不當的校外人士朋友。
和我個人經驗不符合的是,要幫助學生短期間提升學習成績很困難,或許是我能力不足,但無法短期看到成效會使學生對學習再次失去信心,也使我感到挫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