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與【社會問題】

 學校教育與【社會問題】有著互為因果的關係,本次上課我們討論了【貧窮】對教育的影響,特別針對最近引起廣泛討論的【月經貧窮】,背後所產生對女學生學習不利的現象,另外不免也會提到階級分化,所產生的【馬太效應】;另外也對於存在於社會既有刻板印象,所帶來的【標籤效果】進行對話與反思,這也在在都影響著學校學生學業學習。

課程裡也以中國版的7UP紀錄片【出路】,討論在中國大陸偏鄉、城鎮與都市區隔的三個不同世界的孩子,對於學校學習的掙扎與無奈;另外我也試圖把視野拉到,對比於底層掙扎的窮苦孩子,另一頭的是資產金字塔頂端的人,我以美國近期發生【買進大學】紀錄片來探究,在資本主義盛行的國家,有錢有勢的人,如何利用金錢透過SIDE DOOR進入到有名的大學。
-----------------------------------------------------------
有關於月經貧窮主題,我認為最值得去探討且注意的是為什麼當提及到月經時,無論何種性別都會習慣性以其他名稱去代稱,例如:「大姨媽」,「那個」等,我認為是由於過往早時候的觀念影響,才會發生女性經歷月經時的那種Shame和不安全感。
而在影片中所提供的數據,女性因為生理期所經歷的不方便,是令人驚訝的。我認為今天這堂課實在是獲益良多👍
月經貧窮
早期社會面對每個月的生理期,最多是用月經布,直到衛生棉的出現,長輩依然捨不得花這樣的錢,頂多用多一些些的衛生紙墊著;非洲部落,因貧窮而讓生理期連月經布都無法採購,而是坐在地上讓月經流乾,進而感染與影響受教權。
今日環保觀念,零廢棄新生活,讓月經布以及月釀杯再次流行,這是社會文化生活層次的提升,採用復古零廢棄的方式,且經由高溫殺菌消毒等方式,減少垃圾的產生。
社會問題涵蓋的領域與範圍很廣,老師透過許多短片、紀錄片介紹了不同類別的社會問題,例如:月經貧窮、貧富差距等議題,讓我們有許多思考。其實我還蠻喜歡這樣的形式,能讓我們更實際地感受社會問題的存在,也讓我們能思考未來的教育現場要如何面對這類議題,進而更能幫助到學生們。
本日課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月經貧窮」的議題。對於女性因生理關係需要購買生理用品,而政府進行課稅感到不理解,因為月經是與生俱來的生理行為,要女性一生都比男性負擔一筆費用已經不公平,而且金額據統計還高達56萬元,為什麼還要多課稅???我認為政府應當多多協助女性在購買生理用品的問題。另外,也需呼籲女性們不要再為月經來潮而感到羞恥而以「大姨媽」「那個」來代稱,去污名化應當從女性自身開始做起,外界才會響應。
月經貧窮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值得被關注、被呼籲的人權議題。他不僅僅會對貧窮人口造成影響,也會剝奪所有女性族群的部分權益,舉凡工作薪資,金錢收入等等。看完這個議題,我開始思考可行的解決辦法,目前最普遍的月經貧窮改善意識便是在校內推廣補助性質的衛生棉等等產品,彰師大的教學大樓也有這個活動了! 謝謝老師讓我上到寶貴的一課。
對紀錄片的幾句話感觸很深,很多東西的置入觀念不盡然是對的,最後在某一個時期要倒空出來,才會是完整的人。有時太注重該環境提供給我們的所知、所看見的或被教的,但當換一個環境時,是否就要更新版本。片中有一個孩子覺得高考是唯一的路,我們旁觀者無法評斷對錯,因為當下的情況來看對當事人可能是經過一番思考與評估。“我們活著其實不是為自己在活”~沒錯!當家庭成員、動力系統都會影響前後因果與選擇,當教育的考量已不再是夢想或教育,而是未來可能與活著努力的目標。貧窮孩子努力的跑,盡一切方法邊農作邊讀書。另一端,美國高等教育的“買”教育入場券,也是努力,但努力的動機變成了狡詐。可惜了....
這堂課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在講月經貧窮議題,在高中的時候就有討論過相關議題,我覺得老師給的影片很精簡也展現了月經貧窮許多不同面向的問題,其中我覺得我們能開始改變的事是我們對於月經的看法,去污名化從自身開始,別再因為月經感到羞恥了。
看完月經貧窮的影片時,裡面有提到說,女生只要少喝一杯飲料,就可以買衛生棉的理論。我突然就想起,前幾天在DCARD看到一篇關於311大地震的文章。
這篇文章是在說,日本對於健康教育方面,著墨的真的太少。因為在當時311大地震時,其中一個募資的選項就是衛生棉,而當時日本網友紛紛痛罵說,都已經發生這麼大的災害了,女生居然還想要做「那種事」。他們都不知道,月經是女性的正常生理現象。在他們的觀念中,月經是在男女做完那種事之後,才會流出來的東西。
而後面又有人留言說,不僅是12年前的331,連7年前的熊本地震,還是很多人是這麼認為的。
看到這篇文章,我真的是非常的訝異,原來到了現在資訊這麼發達的時代,女性還是受到這麼多的誤解。或許我們真的應該反思,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女性獲得應有的理解。
上完今日的課程,更加能夠感受社會上其實處處都存在這各種不平等,不論是性別、貧富等等,好像沒有什麼事情是能夠真的做到完全公平的。以前常說讀書是貧窮人家的孩子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也許在過去真的是這樣,但現在卻有太多其他因素的干擾,讓這個也許可以改變命運的途徑變得不再單純,很可能窮人不論再怎麼努力,富人只要動動手指,靠一下關係,就能輕易達成那些別人一輩子無法得到的結果。
開始能夠明白那些推廣融合教育的人在想什麼了。明明都是在一個國家,但卻彼此不知道彼此的生活;明明都在一個學校,卻彼此不知道彼此在學習什麼。
一天到晚都在領獎的優等生,普通的學生,學習不好學生,特教班的特教生。它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物質環境和機會,造就了彼此和彼此間不同的認知。而認知又造就了我們的信念,進而影響行為(認知行為理論)。
而這一切的一切造就了每個階層的文化,比如窮文化。真正的解決方案是解決每個階層間的認知差異,但這又會涉及到物質和機會的分配。
所以可能會有既得利益者會阻止認知差異的縮小,乃至製造錯誤的認知和理論。這一點在衝突理論裡早已多次講明,只是後人多只注重生產工具的分配卻忽略了前者。所以才使得衝突理論最後大多流於形式,高層腐敗也是比比皆是。
而且,真的是每個既得利益者都希望下面的人無法過得更好嗎?還是他們只是不知道,也是被自己的認知所綁架的一群人?
有些學者會提倡切膚之痛,也就是要先有經驗。才能明白別人的想法和行為,這也是人的成長歷程。
只是主動體會痛苦是反人性的,所以會很不現實。所以有沒有什麼方式能夠讓更多人願意乃至主動體會痛苦,才是我們所要思考的。也是解決這類社會問題的重要一環。
買進大學這件事讓我看到了很殘酷的現實,對於較為貧窮的學生來說,努力求學,被好大學申請,畢業後取得好工作,才有可能藉此翻身。但他們這些美好的理想或是努力在有錢人面前卻顯得微不足道,他們只想花一筆錢,不論成績好壞都可以從後門錄取學校,這對本身成績優異,透過正規管道申請學校的人來說,真的很不公平,對拼了命讀書對未來抱有美好理想的學生來說,更是不公的。
生理性別沒有辦法選擇,有些時候我們自己都身陷這些歧視當中,比如女生生理期不能去廟裡拜拜,會被視為不尊敬神明,我當時聽到的時候也覺得很荒謬,但是父母親這樣教我們也就只好遵從,久而久之就連自己都妥協了,直到今天在課堂上聽到才恍然又想起這件事。我覺得性別偏見在生活中很常見,但如果連自己都因此被影響也連帶產生這樣的歧視,這些刻板印象就永遠不會消失。我也希望能夠時刻提醒自己這一點,大眾的想法我們改變不了,但有些理念是應該被堅持的,而不是隨波逐流甚至將來代代相傳。
今天看的很多影片都讓我覺得社會上真的充滿了很多的不平等,不管是男女之間還是貧富之間,特別是最後的那個影片,人人都說讀書才能改變我們的階級,改善我們的生活,讀書也許是一個比較平等的方法,可是如果有這樣的旁門,讓一些有錢人可以利用自己在經濟上的優勢,打壓一些比較平凡的人,那這樣也就沒有所謂的平等了,人們也無法藉由努力改變現狀,所以我們應該要維持公平性,不能允許這樣的行為。
最後的影片讓我大為震驚 居然可以走後門進去美國的名校 而且因為名額是固定的 所以會有人用錢把別人的名額買走 讓原本上的人被迫落選 這樣感覺自己的努力都被別人買走了 為什麼我們還要當考試機器呢?我們應該杜絕這種風氣 讓大家都公平競爭 而非投機取巧的去獲得利益!
今日課程探討了許多與貧窮相關的議題,不難看出貧窮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尤其是貧富差距導致教育機會的不同,教育應是平等的,如果砸重金就能進入好學校,教育將毫無意義,在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社會下,如何幫助貧窮家庭的孩子順利升學是很重要的議題。
今天看了很多有關於貧窮問題導致的教育不平等,覺得很多都是跟社會階層化酉相關聯,回到衝突理論來看,這些就是造成衝突的一大原因,為了爭取權利而開啟鬥爭與革命,相對而言社會主義較為平等,人人享有相同資源及機會。我認為現在很多貴族學校就是更加深了所謂的馬太效應,富者永遠活在他們的生活圈,身邊的人、接收到的資源都是最好的,獲取最好的機會,階級複製,富者越富,反之亦然,貧者越貧。如同父母告訴我們的,他們有過來人的經驗,因為沒錢讀書做著與上一代差不多階級的工作,他們更清楚教育的重要性,鼓勵我們讀書,讀書是跨越階級的最大利器。
今天看了很多社會問題跟教育的關聯,經濟在社會中站的部分真的很重要,不管什麼問題,很多的源頭都與錢脫不了關係。看到月經貧窮感觸格外深,月經是每個女生一定會經歷的,衛生棉是我們的必需品,我們卻要為一個必需品加收更重的稅,真的極度不合理。
這堂課老師帶了很多影片以及很多實例,探討許多社會問題,從月經貧窮到馬太效應,再到用金錢買學歷。關於旁門左道上大學這部分,其實心裡頭蠻不平衡的,會認為沒有客觀性存在。看完以後都讓我深深吸一口氣,並且也感恩自己過得還算富足的生活。
今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的紀錄片,裏頭呈現了在不同地區,擁有不同資源的孩子在社會中逐漸成熟的過程,很遺憾的是,當初懷抱夢想的女孩最終還是不敵現實的殘酷,不過我好奇的是在他的心理,當初的那些夢想究竟還扮演著什麼角色,是否他仍然期待有一天可以實現夢想呢?
今天所觀賞的影片或討論的議題,不論是馬太效應或是月經貧窮,都使人更深刻感受到貧窮問題對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其中,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話是「標籤是用於物品上,而非人」。
1. 社會問題很龐大且複雜,很感謝有很多人們願意看見問題,並站出來,運用各種點子,來讓社會變得更好,期許自己未來也能為社會這個共同體出一點力。
2. 今天講到月經貧窮,恰巧的是我也剛好在教學大樓的女廁看到有放小紅帽這個組織在推廣的活動喔! 洗手台邊邊有一個盒子,可以自由放置或是取用生理用品~
看到有位同學特別針對「課稅」問題討論,我也思考了許多為何沒辦法「不課稅」。假定我們認為衛生棉課稅不公平,那衛生紙課稅會被認為合理的原因,應該是每個人都用得到,那麼尿布呢?同樣也是特定族群(小嬰兒或生病老年人)的必需品,好像討論的人數就少了許多。換個角度來思考,若今天公布衛生棉不再課稅,那我應該會把我的家當全部投資到衛生棉產線吧,這麼說有點誇張,但我認為要不課稅的原因,有其中一項一定是經濟上的考慮吧。
這次課堂講到了一些社會的問題,例如月經貧窮,造成女性上每個月可能會因為月經而無法上班上課,也需要額外花一筆不小的錢以購買衛生棉。還有貧富以及城鄉差距而導致教育資源的不平等,因此很容易有階級再製的產生,但也只有教育才有機會反轉自己的階級,所以儘管很困難,還是有人會努力讀書,進而改變自己或下一代的處境。
「月經貧窮」是近幾年來十分熱門的討論議題,因為社會階級的差異,而使生理用品的花費帶給較為貧窮人們不小的負擔。以小見大而言,「月經貧窮」的議題並不僅僅只是健康、衛生上的議題,更可以看出整個社會的脈絡。如同聯合國人口基金(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UNFPA)所言:「月經並不是一個女孩或婦女的議題,而是人權議題。」因此,全面開放女性領取衛生棉會是個不錯的選項。但是,要如何妥善的進行經費規劃與發放場所、頻率等,仍有賴政府舉辦公聽會進行討論。
今天的課程讓我最有感觸的是月經貧窮這個議題,想到有人會因為月經而沒辦法受到教育或者因為貧富差距而買不了衛生棉導致使用乾樹葉或動物毛皮等等的東西來充當衛生棉,這個議題是非常需要被重視到的!需要更多的幫助讓有月經貧窮的家庭能受到平等的教育跟對待!
今天的課程達到了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像是月經貧窮與貧富差距。品群的人不是自願貧窮的。單單只是身為女生,就必須要每個月增加開銷嗎?就應為生長在貧窮的家庭,就應該要接受貧窮嗎?我覺得這是需要用社會福利制度極力改善的部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12-1 彰化師大教育社會學 教社B班 課程資料PADLET

🎈 112-1 彰化師大教育社會學 教社A班 課程資料PAD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