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變遷與教育的關係

 每次的課程我都會有一個後設提問,希望師培生可以去思考這個教育主題與未來步入教育職場的關聯,而本次談到【社會變遷與教育的關係】,我試圖在整個課程設計裡,核心的提問是在教育變遷過程中,教育的【變】與【不變】,到底教育初始目的為何,學校存在必要性,以及反思目前日新月異的教育議題,不斷推陳出新,例如ChatGPT等,台灣實驗教育蓬勃發展,我們可以從社會變遷中裡看出什麼,繼而形塑出自己教育理念。

我嘗試利用一個隱喻,假如教育本質是一個有機個體的話,那些隨之而來的教育方式與科技設備,就是我們這個本體的外在裝扮,即便我們因為時空變化,不斷更換外衣裝扮,但我們始終仍需回過頭去問問,這個本體穿搭起來是否舒適感受,而我們在教育現場總是會順應潮流,趕流行,忘卻本質目的為何。
我很享受課後總有許多同學們勇於回饋許多想法、反思與心得,更開心的是,往往師培生們總能發現許多以前所不知道的面向與角度,這也成為我下次上課的課程設計靈感與養份,藉此精進我的課程教學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的課堂,將原先的社會變遷變得更加具象化,讓我意識到我們身處世界,正在以多快的速度改變著。老師播放的影片,後勁蠻強的,促使我開始反思在資訊流通越加快速的今天,我們該將教師這個角色,放置於什麼位置,才能給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大化,是要留白的更多⋯?還是要交給他們更多的知識⋯?這個問題不斷在我腦中迴想著。
其實在看了課堂上最後一個影片之後,有滿深的觸動。究竟為什麼時代一直不斷的在進步,手機、汽車不停的演進,可是教育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我認為,教育跟上述兩個一直在演進的物品不能類比,因為教育是無形的制度,而手機、汽車是有形的物體。
我覺得可以跟教育做類比的是君主制。中國從商周時期,經歷了數千年之後,才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民主的國家,使人民擁有權利,將權力交給一個去統治者來領導整個國家。難道在這過程中沒有人提出過異議嗎?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想要改變,就必須要先有人提出一個比現在制度更好的制度,且在經過很長時間的反覆嘗試之後,才有可能推翻原本的制度。
因此,現在已經有很多學者提出了好的教育制度,如何善用、嘗試這些制度,進而改變現在的教育體制,是我們人類還需要花時間去探索、摸索的事情。也期許大家不要只批判教育制度,而無實際的作為。
對於老師課堂上所提的「老師像導遊」,以及看完夏山學校的影片,讓我覺得學生所學的若真的是他們樂情之所在,那麼老師的身分就是知識的指引者、解釋者,而不是單方面的灌輸者。
另外時代變遷所帶來的種種變化,我覺得不應該盲目的椎由,或是單方面的拒絕,而是要懂得挑選、善用,來滿足學生的需求。
誠然,像條鹹魚的我在學習歷程中常需要與松鼠比爬樹,或是和鴕鳥賽跑。但去掉競爭,我不認為什麼都學是錯的,知識何罪之有?無論是讀機電、製圖或音樂系的朋友,我們都能因為引用了〈孔乙己〉或〈雅量〉的文句而開懷大笑。接受制式的基礎教育不應該是像被壓進餅乾模具或吃了一樣的藥,而是給予我們與彼此溝通理解的基石,是合作和社會化的依據。
當然教育需要改變,它確實需要更加個人化,也不應該帶給我們痛苦,但莫忘那些在世紀間改頭換面的科技進步,就是來自戰爭和那保持原樣的教育。
從課本上收穫到的新知識點是,教師未來的角色會日趨多元,除了扮演指導者的角色以外,更是要扮演學生「學習歷程的規劃師」。另外老師提到另一有趣的點是,幾乎每個長輩要督促孩子奮發向上讀書時,都會說道「現在辛苦一點,將來升上高中(大學/乃至出社會找工作),就會輕鬆很多啦!」可是我覺得不全然是這樣子,就算考進第一志願跟未來在工作上能夠如魚得水並不是那麼全然的絕對?而我們教育的一個普遍現象是,考試前大家拚命唸書(被動學習),考試結束了以後,會繼續學習的人數大概也就兩成吧?因此我覺得教育的作用是要能夠啟發孩子自己去主動學習的那個動機。以上是我的淺見。
很喜歡老師分享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覺得父母擔心孩子是件非常正常的事,但真的很少父母能夠做到不強迫、不給孩子壓力,並且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之中被不斷的灌輸知識及升學壓力的作用下,實在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熱忱和自主學習的動機。
我覺得不論是老師說的「教師是導遊」的想法或是最後看的影片的控訴,都在告訴我們老師的角色需要隨著時代進步,不能只像過去講給學生聽,而是要轉化立場,「把學習的舞台交還給學生」。
雖然教育制度就像是法律,需要仔細的審訂和各方角力的拉扯,沒辦法這麼快的隨時代變遷做出轉變,但身為老師我們可以從自己開始,在課程設計或是各種觀念態度上都與時俱進、終身學習,才能使教學符合時代需求,讓學生的學習能夠產生效果。
看影片前對ChatGPT這項技術不太了解。原來科技進步會對我們學習帶來作弊、抄襲等負面影響。我認為目前沒有有效的處理對策前,禁用是個不錯的方式。
老師在課堂上談到就學階段的「自由」我很有感。
從國小到高中的班導師幾乎都講過同樣的話,殊不知每到一個新的階段,所承擔的壓力跟責任是越來越大的。自從成為大學生以後,有時後對於學習感到無力。只想好好大玩特玩,驗證老師說過的話...
許多家長都會送小孩去補習,好像學的比別人快、比別人多就會比較出色,小時候也常聽到「只要撐過這段時間就好了⋯⋯」但永遠有下一個階段需要撐下去,老師也提到了這導致許多人到了大學好像突然就沒有了目標,仔細一想似乎真的是這樣耶~剛到大學的我也放開來玩,沒有想要好好讀書的理由,但現在就重新找到屬於自己想要努力的目標,與以前那種被逼著讀書的感覺很不一樣,因此相當認同老師所說的,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我們也有許多需要適應的地方,教育更是如此,教育適應社會,社會改變教育,兩者的關係真的是密不可分呀!
在今天的課程中,我學到最多的是未來可能身為老師的我們該去因應的時代變遷,我們從知識的給予者,轉換為學習歷程的設計者、導遊,學生們在網路上能搜尋到的知識量比老師所能講的還要多很多,我認為在現代,老師們需要教給學生的是如何辨別資訊的真偽,彈性教育讓學生們發揮所長。在課堂中,我想到了古代孔子所對他學生們做的因材施教,當時的老師都懂得如何因應每個人特質的不同給予不同的教材,現今的教育體制卻退步到每個學生學一樣的東西,但近幾年的教育制度有慢慢好轉,雖然我沒有身在其中感受過,不過在學寫教案的過程中還是可以感覺到其中的差異,更貼近生活,更在乎學生要的是什麼。
不論是夏山學校,還是瑟谷學校,對於教育來說,我都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發展,他們的理念和看待學生的信念,我很喜歡。
只不過,近期我在思考,在實驗小學、森林小學尚未成為教育場所的常態之下,學費好貴喔~ 這樣不也只讓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孩子有接近使用的權利嗎? 其他的孩子似乎也無法接受到適合他們或是高品質的教育,一樣繼續填鴨、繼續複製。
我有一個朋友,對他來說,我們小時候所接受的教育方式,並不適合他的學習模式,他找不到動機和成就感,常常碰壁。他以前告訴我,他以後好想去讀一間叫做Minerva的大學,但他沒有錢,家庭不不能支撐他出國的費用,因此作罷,現在一樣在讀著台灣的大學。
我覺得呀... 整體的教育品質提升更是我們要盡力的方向~
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大多數還是像反思饒舌那部片所說的一樣是填鴨式教育,有許多學生接受的教育是老師用同一套知識、教育方法不斷塞知識給學生,學生還沒適應填鴨教育,或是沒消化舊知識,老師又教了新的知識,導致這些學生的學習成效極差,學校便會逐漸放棄他們,但成績不好不是他們自願的,他們可能會磨滅對學習的熱情,變得厭學,而像夏山學校,讓學生想玩就玩,想學就學,學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這類型的學校出現能使學生重新找到學習的快樂。我認為如果台灣有普及夏山學校,可能能使台灣學生的學習風氣、熱情更盛。
社會變遷引領著每一個人邁向成熟的階段,教人的與被教的都要面臨調整和改變,有的人適應的快,有的人需要慢慢適應。一切的制度、教育、體制、機制、發展或歷程都是讓人漸漸成熟或改變的因子、關係、過程甚至是結果。變遷可以替換的名詞解釋可以是演化、歷程改變,但不一定是進步的意味。就如同<饒舌說教育>,經過了150年,馬車變成了電動車;撥接電話變成了智慧型手機;教育還是一樣在依循一種看似動卻不動的移動。反觀,已經到了4G或5G速度的時代,什麼該變了? 什麼該保持原貌? 教育體制變了,被教育的人與教導者有沒有變得更好?人的本質或素質提升了? 或是加深了更多”紙上功夫”(作業流程、繁瑣的文書制度)? 不在其位的旁觀者很難回答以上的這些問題。適應未來的變遷,留下了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或人生哲學? <世界變快,心則慢>的廣告,給我們的提醒,抑或我們早已無法保留傳統打字機來書寫現在課業的報告(因為,太慢了)、抑或我們早已無法拿著毛筆用書法的方式進行期中期末考筆試(因為,太慢了),這些物品早已被我們現在的制度將他們置於櫥窗或古董或”文化藝術”的範疇了。然而,使用這些新型工具(鍵盤、水性原子筆),能否再提醒我們心放慢呢? (想必很難吧?!) 當繳交期限迫在眉睫,工作內容量重或要讀的科目種類繁多,這世界容許”慢”步調像蝸牛、像樹懶的學生或職員嗎? 我們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解釋一種或然的未來或所希冀的未來,並探索心中那可能被蓋過的夢想或聲音。
今天在課堂上提到了「夏山學校」,這種教育方式是我第一次聽過的,他跟以往中式教育的方式不太一樣,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課程類型,但是我覺得我這樣的方式不太適用於某些學生,因為我們在某些時候還是需要一點被督促的感覺,才能使學生在正常的軌道上。但在某些層面上來講,科技以及生活的快速改變下,或許我們應該結合兩者的優缺點,像是在激勵他們的新思維時,同時也要將原則告訴他們。
在最後一個影片中,大多在控訴學校「填鴨式教學」,明明大家都是不同的個體,但卻逼著大家適應成績好才是一切的世界。而在這過程中,大家的創造力及思考就有可能被扼殺掉了。像是有人小學時明明對什麼事物都好奇,但在成長過程中,只要你對大人所定義的一些東西所產生疑問,他們就會用不太舒服的眼神給我們反饋,漸漸的腦袋也不會去思考,畢竟在其他人的世界中那些才是正確的。所以希望我以後教小孩時能夠對他的想法保持開放態度,使他能夠好好培養思考能力,並接觸多面向的東西。
這次上課中提到了以學校適應學生為主軸的夏山學校,這種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令我十分的感興趣,而除了夏山學校以外,還有許多採用類似方針來進行教育的學校,例如:蒙特梭利學校(Montessori School)以及綠校(Green School)等有別於傳統學校的教學模式,但我也發現的這類學校的師生比相較於傳統學校低,以便老師能夠更好地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並給予個別化的指導和支持。這種教育方式相較於傳統學校更能幫助學生培養獨立思考和實踐能力,我也發現多數夏山學校都位於郊區,可能對學生的社交和文化體驗造成一定影響,而對於接受這種教育方式成長的學生而言,未來的就業或升學也有可能因為環境不同而較難適應。總而言之,這種教育方式與傳統學校相比各有利弊,正如課堂結束時的影片中提到的,教育應概要是獨立且多元化的,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種開放性的教育方針,但這種讓學生的興趣以及專長自由發揮的教學模式或許正是當今社會中所欠缺的其中一部份。
對於實驗教育,我曾經有這樣的思考歷程:實驗教育的孩子學習過程固然開心,人格發展良好,但要怎麼上大學、進職場。過了一會兒又想:我竟然還在擔心體制內的問題,不就同流合污了嗎?更何況進職場對這些孩子並不是件難事,喜歡滑雪、潛水的孩子能當教練,喜歡植栽的孩子能做花卉等等。那麽工程師、程式設計師、醫生呢,實驗學校當然必須隨著「社會變遷」也跟著來提供更多元、新穎的資源,讓實驗教育孩子未來需要接受高等、專業的訓練(如資工系、醫學系課程)時,也能有一定的基礎,並利用自己比他人更強大的動機,脫穎而出。
今天在課堂上提到了「夏山學校」,這種教育方式是我沒有體驗過的,它跟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不一樣,可以自主的選擇要學習的課程,雖然我不否定這種教學方式,但我在想就讀這類型的學生,是否在就業時或者從夏山學校到一般學校會遇到一些困難,像是已經習慣了自由,也從未被約束過,而造成一些影響。
但夏山學校的優點就很明顯,學校鼓勵學生創造力、自主性以及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比較不存在「教魚爬樹」這種問題了,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獲得的知識。
對於夏山學校的創辦初衷表示認同,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學習的自主權,但也引申出另一些問題,這群從夏山學校走出社會的孩子能否適應社會的競爭與殘酷?夏山學校主要的學童為6-12歲,超過12歲以上的孩童未來的升學是否就要回歸一般學校?影片有提到,參加夏山學校的學童約莫100左右,依然還是少數人,如果不徹底改變整體教育政策及學風,還是對夏山學校的學童不公平,就像最後一部影片提到的,叫魚爬樹甚至跑步,但就目前社會風氣,尤其東方文化來說,要改善教育制度還有很長的一段要走。
爬樹的魚~一語道出這些年當老師的衝突與矛盾...走過許多學校,有的學校期待我們帶出他們要的樣子...但是孩子並非餅乾模板,也不是機器人,而我們老師或許能客製化的來服務學生們...今天童軍課操作時,發現那一小群的調性開始改變,其他同學B.B.Q,而他們這組要做糖葫蘆,至少他們動起來了,一改以往完全不操作的調調,而且帶了香蕉做糖葫蘆,學生給了我一根,我扒開香蕉皮,直接往他們製作的焦糖沾了一下,他們這幾個男生說:喔~我咬了一口,回應他們,喂!滿腦子怪怪思想...他們發現我們能溝通...整堂課很開心,自動把鍋子洗乾淨,遠遠的我看著洗鍋的過程,他發現怎麼很難洗,鍋子的糖都黏住了,我說:再放到瓦斯爐上加熱...他很順利的完成洗鍋...這是我頭一次看到他願意為自己而且快樂的操作與學習!不要叫魚爬樹!真的很要命!
Chat gpt 的影片讓我深刻體會到,社會變遷的快速,尤其是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幾乎是每年都有嶄新的變動,因此我們也因積極的與時俱進。像是最近最常聽到若是學生拿chat gpt 來寫作業老師是否無法辨認。根據我自身的經驗,可以發現雖然ai 蒐集跟整理資料十分快速,但也有時候會無法辨認隱喻式的語言(自己覺得這點有點像自閉症的學童)因此,我們出題時就能利用這點做出評量方式的調整。
而關於獻給教育體制的訴狀,則是我們一直以來都須面對的問題,尤其台灣的教育,用填鴨式的教育,將每個學生都像從相同模具塑造出的一樣。但出了教育我認為觀念的改變也是需要的,社會因為人所做的貢獻不同,而有分工,也才能因此維持社會的和諧,但很多人依照社會階層,將人或工作貼上標籤,阻止學生發展興趣,但就像影片中所說的,每個人在不同方面都有優弱勢,我們不應勉強學生做不擅長的事,反而應該更多的支持學生做適性發展,使其發揮優勢能力。也像金城武的影片中所提到的,我們應該適時放慢步調,確認學生的狀況,而非一昧地追求進度或成就。
《獻給教育的訴狀》讓人看得怵目驚心,尤其是比較過去致現今社會變遷,科技及物質生活的快速變化,對比教育和一百年前的教室幾乎沒有改變一幕,讓我很震驚。這讓我思索:是什麼原因,物質的改變能夠輕易為人接受,而人文制度的改變卻是如此不容易。身為教師的我,當我在觀看實驗教育的創新時,心裡面其實有隱約的反感,我想那份反感來自於害怕,對於未知的恐懼。未知,指的是不知道學生能否禁得起實驗,也指的是不知道制度的改變是往好的方向還是不好的方向。另一份反感來自於自我價值的搖動,身為能夠待在教育現場的教師,必然代表著自己被目前的制度所接受,自己也某部分同意當前的制度,變遷,某種程度上是對自我的反叛。我認為,探討變遷為何受到阻抗,對於了解變遷的本質,相當有趣。
現代教育制度(特別是亞洲中華地區)在教育上多半都為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藉由測驗成果決定優劣。雖然在現今教育制度大綱的改革之下已經在逐漸改變中,但仍然脫離不了舊式教育的影子。科技日新月異、社會變遷如此迅速,但教育的方式卻落後了腳步,制式教育產出的機器學生,在將來是否會被其他學生所創作出來的機器取而代之。教育上不能只是統一制式化的,應讓學生有多方探索興趣自我成長的空間;但又有多少教育環境教育者能夠承擔理想中的方放式教育。教育的改變還有很長的路,很大的改變延展空間,因應社會變遷做出改變,找尋平衡融入點,讓教育創造帶動社會往下一站變遷的能力。
就我們這個世代的孩子而言,我們所經歷的教學體制一直在不停的轉變,從以前以填鴨式教育為主的概念如今漸漸轉變成有發展個人興趣、特色的教育。要與汽車、手機等電子產品相比較,老實說,教育的改變是非常緩慢且不易更動的,因爲畢竟是無形的制度,並非有實體物品可以操作嘗試,要一直等到有人提出合理的體制或理念才會有所改變。對現有的體制有所評判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我們需要了解,要轉變一種教學體制不是一件動動手指或開口講幾句話就能完成的,所以希望在批判的同時也要多多思考如何運用實際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的確,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經過十幾年的教育改革,大多數還是專注在我們要教什麼內容上,從未有任何人提出過其他更新的教學方法。未來所希望的教學方法,應當放在如何讓學生靠自身的能力來獲取知識,而不是像以前的教育,在基礎知識上不停的加深。課堂上的影片很讓人感嘆,歷經幾個世代人類的教育方式沒有模式上的變化,教學方法需要進化,不只是讓學生了解知識的本質而去獲取知識,更是因應未來變化莫測的環境得以早到自己的方向。
以我自己個人經驗來說,算是體驗過蠻多種不同系統的教育體制。國中接受的是最為傳統,也就是以填鴨式教育為主,目的是在讓學生能擁有好的成績、進入好的高中;而我就讀的高中則是實驗學校,不再以成績為主軸,而是鼓勵各種活動,讓學生去自己做決定、體驗各種不同的經驗。我認為這兩種其實都有利有弊,雖然現代的潮流聲浪都在鼓勵不要以成績決定一切、不要在填鴨式教育,但我認為這種教育模式會存在且運行這麼久,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我覺得在孩童初期成長和大量建築知識的階段,其實多少是需要這種教育的,因為只有在我們都至少擁有一定教育程度的時候,我們才有辦法往後談論更加靈活、翻轉式等等教育模式。
現代社會的變遷不停在加速著,因此我們也需要去思考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模式才能夠更好的讓學子適應這個社會。
社會變遷會影響教育的發展,如今科技日新月異,在高科技的社會中誕生了像ChatGPT的程式,提供了寫教案與報告等等的功能,對教育形成了一大衝擊,但這也是社會變遷的過程,與其擔憂ChatGPT帶來的影響,或許我們可以好好想想該如何好好在各種產業或教育上發揮這種程式的功能。
現在講究適性教育,要讓學生能夠面對未來挑戰、適應社會變遷,如何、引導激發出學生的潛能成了重大課題,教育的客製化是必須的,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導遊,該如何設計適合學生的課程非常重要。
#國二甲楊OO
現在這個時代,無論哪一方面都變遷的很快,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手機都還是掀蓋的,上網還一定得要電腦。但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就人手一隻手機,網路也到處都有。
所以時代變換得既快速又無聲無息,根本不是簡單拒絕接受就可以阻止的。web3.0正在崛起,包括chat GPT ,我的想法是學會去運用它,而不是著急抵觸它。
此外,我對台灣的教育失望的想法並不會改變,說實話越是努力學習,越是不斷了解教育的本質,就會對現實更加失望,而且不僅學習的人很痛苦,未來要教育的我們也很痛苦,不是每個人都能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教育工作者的待遇之差,讓許多有能力的人望之卻步。
我希望未來社會的變遷,要是也能改變一下教育現況就好了⋯⋯
#英二王OO
我對於老師今天分享自己兒子的例子,我感到非常感動。老師知道要遵循每個孩子的天性和喜歡的事物,不以填鴨式的教育去塞給孩子,不會一味的只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去逼孩子,希望我以後也能這樣的父母!
#數學二房OO
對於今天的課堂,在最後的影片頗有感觸,時代變遷地如此快速,馬車、牛車到現代的自動駕駛汽車;黑金剛、bbcall到現代的iPhone,科技進步的那麼快,但唯獨教育制度卻茁壯地如此緩慢,在影片中看到「為教育客製化」覺得非常的認同,如果商品都能夠客製化,那為什麼我們不能視學生所需,為他們客製化呢?
#化二方OO
在前段有提到,國中努力完,高中就輕鬆了,高中努力完,大學就輕鬆了,聽完心有戚戚焉,然而,在發現那些都是謊話後,就會變得不想再努力。
雖然是想躺平當鹹魚,放棄努力,但實際還是做不太到,這大概是這幾年無意識刻進的生活型態和完美主義,所以也就只能沉澱思考下到底讀書的意義是啥?支持自己努力的動力是啥?我不希望是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這種空洞不實際的想法,希望未來想得出來。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112-1 彰化師大教育社會學 教社B班 課程資料PADLET

🎈 112-1 彰化師大教育社會學 教社A班 課程資料PADLET